辛国治,男,河北省黄骅市人,1921年生于一个渔民家庭。1934年考入盐山县立初级中学十二班读书,学习成绩优秀,每年年终考试都是第一名。

辛国治在盐山县立初级中学就读期间,正值东北沦陷、华北自治、西安事变,他仇恨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在共产党员杨洪恩的帮助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1937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了本地抗日救国会十一分会任秘书,是当地民族解放先锋队的负责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军,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连政治指导员、支队政治处宣教科科长、组织科科长、渤海军区第二军区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辛国治同志工作的冀鲁边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而战斗非常频繁。他经历的大小战斗不计其数,比较重要的有韩家集、灯明寺、大孙家、马夹河等战斗。在马夹河战斗中,辛国治同志身负重伤,胸部肋骨被打断,三个月后伤愈出院,又回到部队参加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辛国治同志任渤海第二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山东兵团渤海纵队第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维县、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在战斗中他努力做好火线政治工作,积极配合指挥员完成战斗任务。辛国治同志遵照毛主席“打好”“进好”“看好”的指示,参加了攻占上海战役,而后为警备上海、建设上海在上海工作了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青年部部长,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等职。在警备大上海的工作中,在上级领导下,辛国治同志坚持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精神教育部队,做好警戒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并培养了“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典型,主持起草了《南京路上好八连政治工作经验》,并以总政名义下发。此文件在部队中,特别是在部队基层建设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好八连”获得了军委首长和中央领导的肯定与赞扬。毛主席还写了《八连颂》。1958年,军队中贯彻文化教育,部队普及高等教育,上海警备区进展比较快,辛国治同志在广州政工会上对这一工作的总结发言被谭政主任誉为大会上三篇好文章之一,介绍给部队。1964年,辛国治晋升为少将军衔。

部队实行兵役制改革后,全军士兵年龄都在十八、九岁左右,这是我军在士兵年龄上的一个历史性变化。1960年,总政成立青年部,委任辛国治同志为青年部部长。他下大力加强部队共青团建设,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广大共青团员战士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带领广大青年学“毛著”、学“雷锋”,开展“五好战士”和“三手(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活动,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基层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培养了接班人。

文化大革命中,辛国治同志遭受了很大挫折,他三次被打倒,三次站起来。文革开始,他是全军文革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因不积极支持一些人的恶劣活动,被“四人帮”说成是“消防队”,撤销了文革成员的职务,被批斗关押了两个多月。第二次是造反派砸烂总政阎王殿,辛国治同志在总政工作将近十年,被扣上阎王殿判官的帽子,批斗关押了两年。“九·一三事件”后,“四人帮”说辛国治在青岛监视江青,又被关押了七年。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恢复了工作。在职期间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一九八五年离休,离休后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